书院活动

穿越时空的小乔 再造了一座苏州古宅

发布时间:2019-06-04 18:33:29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上周世界遗产城市第三届亚太区大会在苏州召开,闭幕式传来一个好消息,苏州凭借在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杰出成就与不懈努力,成为全球第一个“世界遗产典范城市”。

这个荣誉呢,其实属于所有生活在苏州的人,因为每一个人,都在为这座城市或多或少奉献了自己的那一份珍视和保护。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女主角,则更加了不起,她居然重新在苏州城内造了一座古宅……

苏州街巷数不胜数,光是平江路,就岔出了不少小道。再听听名字,大儒巷、丁香巷,无不充满人文气。沿着主街散漫地走,在隔离喧嚣处停下,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。外有砖雕,北可泊船,抬头还能瞥见阁楼里的人影穿梭,俨然一座现代古宅。可是一看门牌,财神弄,还是大发的8号,听着怪俗气的。别急,推开西侧大门,里面故事还不少。

 

投错胎的小乔

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乔。个子不高,眼睛圆圆的,一张娃娃脸半遮在丝巾里,倒很有江南女子的婉约秀气。可她一开口,天马行空,思绪在飞。问起她为何会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一座古宅,她只答,命里已经写好了。

在我们俗称为青春的那段时间里,小乔和苏州是没有半点交集的。她出生在武汉的一个“设计世家”,父母和姐弟都在水利设计院工作,她也在武汉大学学习建筑设计,可以说,她从小到大都在和设计图打交道。

毕业之后,小乔因为爱人远嫁苏州,本以为是从一个内陆省会“屈居”到了南方的小城市。但也就是在认识苏州的小桥流水时,她发现,自己竟是“投错了胎”。

刚到苏州,她就被这里的古建筑所吸引,亭台楼阁,水榭花草,曲径通幽,尽是妙处。她总觉得,透过那些雕琢过后的漏窗,能看到房子主人的精气神,无论它相隔多少年。她这样形容对苏州园林建筑的爱,“你就说爱一个人好了,歪瓜裂枣还喜欢,这是为什么呀?我喜欢苏州园林,就跟我是黄种人一样,骨子里的东西,没商量。”

当喜欢成了骨子里的热爱时,梦想也就有了它的雏形。每天工作就是古建设计的她暗自想着,有朝一日,自己要造一座苏式古宅,一座严格的居民园林建筑。

从2008年开始,她就开始留意合适的房子,终于在2012年的某一天,她无意间邂逅了这个原是状元府西花园的地方。几百年来,状元府没落,原来供奉财神的祠堂成了财神弄,又因国改成了七十二房客,这个苏州最“富贵”的地方,最后到了小乔的手里。

回忆起这段经历,小乔云淡风轻地答道,这是小乔的故事两千年后的现代演绎。“说来真的很传奇,我1993年那会儿刚玩QQ,就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小乔,结果我姻缘巧合来到了苏州,又误打误撞地在这里造了房子,没多远就是肖家巷,以前就叫周将军巷,我‘老公’周瑜就在那里呢。”

 

倾尽所有造一座真正的古建

苏州有园林梦的人不在少数,但小乔要建的这座园林,不仅要有寄情山水的池塘古井、花鸟鱼虫,也要有扎扎实实的实木长梁,亭台楼阁,一座真真正正的传统古建。

为了这个梦,小乔疯狂地收集园林古建筑的相关书籍,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,“好在我之前的专业就是设计,对于我来说也没有隔行如隔山那般困难。”

买房时家里人的反对历历在目,当时她问亲戚借了不少钱,兜里只剩八百块。一边攒钱、一边还钱、一边还要造园,压力不小。她构想了无数个园林框架,规划了近20稿,却迟迟不敢开工。最后,她做了一个冒险地决定,直接与工匠们沟通,先开工再逐渐设计。

开工从伐木开始,每到周末,她就转场在各个木材场。她按照古代做房屋的方式,提前一年伐木,在水中浸泡了一年,这样树脂就能释出,防腐防开裂,延长木材使用寿命。“我请的老师傅看到加工好的椽子光滑细腻,都说好多年没看到这么好的料子了。”

木材解决好了,运输又成了个大问题。财神弄开不进车子,好在紧挨着河边,长的梁柱可以搭浮桥从河对面运过来。

为了复刻古时的生活,她还按照宅子的比例复刻设计了七巧桌和燕几图。七巧桌一共20条腿,可以自由拼接成各种形状,茶几、宴会,应付各种日常需求。这些造宅子的过程吸引了不少街坊邻居,纪录片《住在中国》也到此来取材。

终于,2018年,宅子建好了。精致的亭台,讲究的书房,颇有情调的鱼塘,样式不一的花窗。院子里参天的百年柿树旁,摆满的时令水果,用她的话说,茶,总是有的。

从丁香巷寻到财神弄口,西门入厅。若是停舟夜泊,可从北码头上岸,若是熟人来访,还可偷懒从东北角的假山下走后门。会抚琴的,还可以来上几曲。

总之,这里真应了她的初衷,“可以邀朋约友,有丝竹之乐,读书之乐,可乐之乐。”

 
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

在拥有这座古宅之前,小乔住在狮林巷的一个小房子里,房子不大,却堆满了她从各地淘回来的旧物。她的先生经常不无调侃地说,“真要多亏了那栋宅子,不然老房子全是她捡回来的破东西。”

小乔喜欢淘旧物。从东园的地摊,到横街的旧货市场,再到外地不知名的古董商,都有她的身影。有一段时间她天天逛平江路,从南走到北,再从北走到南,流连于每一个有意思的古物,不带重样。

以前在桃花坞上班的时候,有一次走到白塔西路,她看到一户人家里堆了很多破坛子,她也不怯生,直接问能不能卖。老人家许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“疯子”,“破坛子都要,赶紧拉走!”于是她立马叫了辆三轮车,一股脑地运回了家里,泡菜的、洗澡的,各式各样的罐子坛子,堆了一屋子。

好在后来有了财神弄的这个房子,这些旧物也就有了更宽敞的生存空间。小乔一直认为,苏州古城的东西,只要不是人为的破坏,都跑不了。“就像石头一样,不在张三家,就是在李四家。”她在淘旧物上颇有心得,甚至可以启发不少有房屋改造计划的人。就比如某一面墙,瓦片是几分钱淘来的,砖雕厂里刻废的,她笑称,“等到花花草草长满墙,更看不出是次品啦。”

回忆起这些点滴,她都说,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。就好比宅子里的那口古井,当时缺了一个井圈,就是她“念叨”来的。正巧一个东渚的朋友家里拆迁,井圈就给了她。

对于古建,对于苏州,小乔要说的还有很多。她云淡风轻地说道,“我就是平江路上的一个小细胞,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给苏州古建的修缮和保护带来一些帮助。”

告别小乔家的时候,院子里那个古董钟响了四下。这是她某一年半夜从无锡抱回来的,因为年数太长,早就不准了。问及为什么不去修一下它,她笑道,我又不发射火箭,要的就是这种生活。


导航